主展馆中共收集了239幅珍贵照片,内部陈列除了图片和实物,还增加了半景画、幻影成像、裸眼多视点视觉成像系统、电子书等先进的展览手段和设施,增添了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形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景区、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主展馆主要分为了三个展厅六个部分:
第一展厅包括第一部分“从满族农家走出的革命青年”和第二部分“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
以关向应的青少年时代为主题,展出关向应的童年生活、求学历程、接受马列主义和在敌占区工作的史料资料及部分声景模拟重现,代表了炎黄子孙不甘屈辱、争取自由解放的高尚品质。
关向应是关家第六代人,他的父辈和祖父辈都没有念过书,由于没有文化不仅上衙门办事受欺压就是种地也要受地主、巡捕、腿子的坑骗。尽管家中生计异常艰难,父母还是下决心供关向应读书。关向应读书非常刻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了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在展柜中就有关向应读书时得到的奖状、修业证书和他用过的砚台等。
关向应不仅练得一手清秀的毛笔字,被乡亲誉为“代笔小先生”,而且还画了一手好画。陈列物品中就有关向应从大连给家里写的书信、为当地村民代写的土地地契和一幅关向应画的山水画。
实物中还有一封是关向应在1924年秋,被总中央派往苏联,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动身赴苏前夕,写给在家乡的叔父的一封长信,在信中他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献身革命的宏伟抱负。
第二展厅包括第三部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第四部分“带领红二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
通过大量照片展示、实物陈列和模拟场景展现关向应挽救红三军、与贺龙并肩作战带领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川黔以及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饥饿和死亡,胜利完成长征的壮丽画卷。
其中一个模拟场景为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场,在这次大会中,关向应被选为中央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局事委员会成立,关向应任委员。
另外有一幅油画描绘的是红二、六军团在长征过程中抢渡金沙江的情景。在金沙江边,关向应亲自带领指战员到当地群众中征船、请船工,但是他们只征得了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红二、六军团1万8千多的人马就是靠着这几只船和木筏,历时4天3夜,顺利在石鼓、巨甸渡口渡过天险金沙江。
关向应通晓日、俄、德三门外语。在长征途中,他仍坚持向掳获的德国传教士学习德语,陈列物品中就有关向应长征时用德语写过的日记。
第三展厅包括第五部分“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和第六部分“鞠躬尽瘁、光辉永存”
着重展示关向应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与病魔顽强斗争到底的资料文献和场景模拟,展现关向应同志的民族气节与坚强意志,再现关向应同志对党对人民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的革命形象。
幻影成像《黄土岭战斗》,讲述了1939年11月上旬,关向应与贺龙从率领的一二0师中抽调七一团在走马驿地区钳制敌人,和晋察冀部队一起参加黄土岭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歼灭第二混成旅团阿部中将以下1400余人,阿部中将被击毙,日军报纸报道“名将之花凋零在太行山上”。
在陈列中还有关向应在抗战时期写过的一首诗,充分地体现了他不仅有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才能而且才华横溢。
其中有一个模拟关向应在延安窑洞养病时期的场景,关向应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见不得浪费现象。养病期间,他对党中央给予的较好生活待遇深为不安,他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经济要注意节约,革命是长期的。”关向应在延安养病期间,贺龙每周都要从前线回来看望他一两次。贺龙出差,就委托夫人薛明带他前来看望关向应。贺龙的儿子出生后,关向应停止喝奶,把中央特配给他的奶粉,让给孩子喝。他还撷取民族英雄岳飞的名和字,给孩子取名贺鹏飞。
还有一幅油画是毛泽东探望病中的关向应。关向应非常喜欢诗词歌赋,尤其是毛主席的诗词,更是爱不释手,他把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用大字抄好,贴在病房的墙上,时时吟诵欣赏,直到他去世。关向应十分敬重毛泽东同志,特别是遵义会议后,他坚定地听从毛泽东指挥,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却路线一边。
陈列物品中还包括有关关向应得病时期毛主席看望关向应的不同地区版小学语文课本,病重时关向应写给毛泽东和党的七次代表大会临终告别信等。